
9月13日,在青海共和县沙珠玉乡中心学校就读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青海共和县中南海爱心学校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北京卷烟厂援建下揭牌成立。简朴而隆重的揭牌仪式是“2007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的主题活动之一,也是多年来北京卷烟厂“崇尚科技、关注未来”的企业公益理念,是坚持公益助学、用心回报社会的又一次爱心传递。
“生长在大都市的孩子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操作电脑,学习知识;这里的孩子同样纯朴、可爱,但他们却并不那么幸运,学习的条件很艰苦,希望这份爱心能为他们的成才尽到一些力量。”正如一位参加揭牌仪式的代表所说,“也许在将来,这份礼物可以改变很多孩子的一生。”
山村里建起爱心学校
9月13日下午2:30,当参加仪式的代表们到达沙珠玉乡时,受到了当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在阵阵欢迎声中,脸上洋溢着微笑的学生们向代表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感谢着关怀他们的人们。
“是你们火热的爱心击走了这里的荒凉与寒冷,你们博爱的胸怀将谱写沙珠玉乡学校新的历史篇章。此刻,回忆昔日残破荒凉的校园,我不禁百感交集;想到北京卷烟厂资助的爱心学校,我顿时信心倍增,无偿的援助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揭牌仪式现场,身穿民族服装的学生代表用她稚嫩的声音,表达着对中南海爱心学校揭牌的喜悦和对北京卷烟厂援助当地教育事业的感激。她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优异的成绩为学校增光添彩,用感恩的心来报答这个成功的企业。”这样的誓言,是对中南海爱心学校社会价值最生动的诠释。

青海共和县中南海爱心学校揭牌是北京卷烟厂回报社会的又一次爱心传递。
据学校校长段青山介绍,共和县沙珠玉乡中心学校始建于1957年,服务全乡10个行政村。目前在校学生274人,其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93人,住校生120人。学校的校舍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的,部分校舍已然残破不堪,有的已成危房,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今年年初,北京卷烟厂在考察了解该学校的实际情况后,决定对学校进行资助。先后投入20多万元对学校的教学区、宿舍区等设施进行了翻修,还拿出专项资金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半年多的筹建,学校的各项设施基本完善,大大缓解了校舍紧缺的局面,较好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落后的经济文化长期以来严重阻碍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处于困境之中,学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参加揭牌仪式的共和县县委领导表示,“今天共和县沙珠玉乡中南海爱心学校揭牌,意义深远,是我县希望工程和教育事业值得庆贺的大事。”
出席揭牌仪式的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淑惠,充分肯定了北京卷烟厂近年来的公益助学行为:“5年来,北京卷烟厂已经累计捐款500余万元,捐款的持续性以及对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给其他企业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为促进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今后北京卷烟厂还将有计划地继续向共和县沙珠玉乡中南海爱心学校不断加强投入,以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该学校也将与北京平谷中南海爱心学校、湖北五峰中南海爱心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共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农村娃眼里的“希望”
谢金福是沙珠玉乡上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揭牌仪式结束后,参加仪式的代表来到他家看望,送上了面粉等慰问品。谢金福一家住的是低矮的房屋,土坯垒的墙,屋内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最值钱的物件就是停在院门口的那台拖拉机。
谢金福的3个孩子,有两个正在沙珠玉乡的学校上学。这个憨厚的汉子表示,一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对得住关心他们的好心人和企业。
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学习知识,渴望能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对于知识的那种追求是生长在都市里的孩子难以想象的。然而,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却制约了他们的成长。
一位参加揭牌仪式的老人告诉记者,他有8个孙子,4个正在沙珠玉乡学校上学,另外4个已经不再上学,出去打工了。“学习最好的一个孙子上到初三,有的连初中都没上。没办法,这里偏僻,条件也不好,没有外边来的老师,孩子们考个学很困难。”老人谈到孙子的学业时,显得很无奈,“我也想让孙子继续上学,只要他们能考上。”
“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城市里的学校,有漂亮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好多电脑,那样的学校真好,能在那里读书就好了。”一位初三的学生说起城市里的学校,非常羡慕。但当谈及愿不愿意上高中、考大学时,她明显信心不足,“想是很想,但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如果能考上,就继续上吧。”
在闭塞的乡村,孩子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但他们不得不在破旧简陋的教室里读书,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的困境,对未来的梦想被连绵起伏的大山阻挡了。因此,他们格外喜欢现在的中南海爱心学校,在他们眼里,学校的教室、宿舍宽敞明亮了,老师们就愿意来了,好老师多了,学到的知识就更多了,自己的梦想就有了希望。
的确,爱心点燃了希望。在揭牌仪式现场,一位脸蛋红扑扑的、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像周围很多的同学一样,把自己对中南海爱心学校的喜爱挂在脸上,开心得不得了:“感谢好心的叔叔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也要到外面去。”对这些孩子们来说,中南海爱心学校带来的不仅是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文明,更是放飞梦想的信心和希望。
“中南海”爱心传递之旅
一个孩子得到教育,可以支撑一个家庭;一批孩子得到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一代孩子得到教育,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带着这样的初衷,以“爱心接力骑行”、“爱心之心抽取”和“爱心学校揭牌”为三大主题活动组成的“2007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从7月20日自行车爱心接力骑行活动自北京开始一直到青海共和县,骑行队将象征公益爱心精神的火炬从一座城市传递到另一座城市。爱心骑行队每到一座城市就走进校园,救助那些贫困的大学生,同时招募爱心之星,借此激发大众的公益意识,调动全社会关心公益助学事业、关爱他人的积极性,最后将汇集到的援助物资送到共和县沙珠玉乡爱心学校,为当地渴望上学的孩子送去希望。
作为国内参与公益助学较早的企业之一,北京卷烟厂在企业不断发展、“中南海”品牌产销量节节上升的同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一直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平谷、湖北五峰和青海共和县建立了三所中南海爱心学校。
从2001年投身公益事业以来,中南海爱心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03年,北京卷烟厂正式与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建立了“中南海爱心基金”,同时推出“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一系列公益活动为成千上万名贫困的孩子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如今,北京卷烟厂已渐渐把“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打造成了自己特有的公益事业品牌。
作为援建企业,北京卷烟厂厂长曲志刚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不断地回报社会。此次中南海爱心学校揭牌的意义不在于北京卷烟厂又捐了多少钱,而在于不断地坚持,在于爱心传递行动一直在传递,唤起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更多的爱心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
或许,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仅仅一所爱心学校是不够的。但是,在“中南海”品牌不断致力于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带动下,更多的有识之士将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让一份份爱心不断传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其意义远远超过建立一所中南海爱心学校、进行一次“中南海·一份爱心传递行动”本身。